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罗云春作品鉴赏
苏东坡在巜论书》中云: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近代书法家沈尹默也在《书法论》中说:“从结字总体上看,笔势是在笔注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,而笔意又是在笔势中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。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之中,才能称之为书法。
对于书法艺术的见解,自古就各有理论,仁者见仁,但有一点是传承永不变的,那就都是“法古出新,没有师古的创新,就是歪门邪道的江湖套路,当今书法界可谓什么人才都有,而专心走传统之路下硬功夫的,还真不是很多。
罗云春,男,中共党员,彝族,1969年9月1日出生,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人。现为江城县一中数学高级教师,云南省普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,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,普洱书画研究院会员。
1985年在云南省澜沧民族师范读书时喜爱上书法艺术,一直以来在学习、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书法。从临习欧阳询《九成宫礼泉铭碑》开始,认真临习了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、米芾《苕溪诗帖》、《粮院帖》,黄庭坚《经伏波神词诗》.《寒山子庞居士诗》,苏东坡《寒食帖》等书帖,并积极进行书法创作。
1988年5月在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学生软笔书法竞赛中获高中(中专》组一等奖。
1993年在云南省教育学院脱产读书时,学院学员板书竞赛中获一等奖,同年在昆明市大学生书法竞赛中获二等奖。
2002年12月加入云南省普洱市书法家协会,2O12年10月加入云南省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,2013年12月加入普洱书画研究院。
2010年在云南省普洱市“妙曼普洱,和谐家园”书画摄影展中书法作品被普洱市政协收藏。
2015年在云南省教育系统书法现场大赛中荣获三等奖。
2016年10月在云南省第二届“滇池杯”书画大赛中荣获中年组软笔一等奖。
2018年10月在云南报业集团组织的“云南省师生书法大赛”中荣获教师组书法二等奖。
2018年12月,在全国翰墨诗书画大奖赛中,书法作品荣获金奖。
2019年在云南省玉溪市、红河州.普洱市三州市书画联展中,书法作品入选并在三州市巡回展出。
2021年7月在云南省委、关工委组织的“翰墨铸魂--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
2021年在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遴选评审中,被评为入榜艺术家。
2022年10月被特聘为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,兼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。
2022年12月,在喜迎二十大,再创新辉煌全国“大国风采”杯书画大奖赛中,书法作品荣获书法组特别金奖。
对书法艺术的挚爱是其一生的追求,在教学工作之余,他积极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学生书法指导,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书法艺术贡献绵薄之力。
“书如其人”是现实中我们常听到的话,清·刘熙载认为书法直接导源于人的内心,“书者,心学也”。他论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将书法与人的内心世界、品行志趣联系起易来,他解释说“书如其学、如其才、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”。即强调了书法作品的高下与书家的学养密切相关。刘熙载关于“书如其人”,这一命题自扬雄“书为心画”始,虽其原始本意并非与书法有关,但是因其道出了书法的人本因素而一直绵延在中国古代书论中。南朝书论中对于书家的品评开启了对于书家精神的关注,“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,纵复不端正者,爽爽有一种风气。”(袁昂《古今书评》)至唐、宋始开始渗透到人的内心,“思虑通审,志气平和,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。”(孙过庭《书谱》)“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。……吾书虽不甚佳,然自出新意,不践古人,是一快也。”(苏轼《论书》)“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,又广之以圣哲之学,书乃可贵。”(黄庭坚《论书》)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,人们对于书法的关注逐渐深入人的道德品行,“呜呼,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。……其发于笔翰,则刚毅雄特,体严法备,如忠义之士,正色立朝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(朱长文《续书断》)到了刘熙载给予了全面的总结,将学、才、志融为一体“如其人”。应该说,这一命题是刘熙载对于古代书法理论作出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发展。
之所以做以上论述,是在观了罗老师的作品后笔者有感而发,作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,书法造诣如此精深,一般人会以为是科班出生,但罗老师还真不是书法艺术专业。我们不用华丽词藻赞美他的作品如何,从和他的交流则面,我们就知道他的“功夫”乃冰冻三尺也。他遍临历史名家诸贴,后深悟历代名家书之韵道并加以消化修正,从而形成自我风骨,他说:字要骨架,肉须裹筋,筋需藏肉,字的结构要安排稳妥,不庸险峻不怪异,老练不枯燥,秀润而不陷庸俗……字里行间,看得出他在书法艺术底蕴的修为上是下了苦功夫的,所谓字外功夫才是一个真正书法艺术家作品能传世流芳的基础,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巜书论》是黄庭坚巜山谷集》中摘录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,里面有很多经典的论述,其中一个重要的主张,就是黄庭坚的书法思想和苏轼主张差不多。他主张学书不要一味死模古人,当学习古人,是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精神,而不是照画照搬其形,要展现个人的性情风格的作品才算是真书法艺术。“随人作计终后人,自成一家始逼真”,即他的艺术观点。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,尤其是对行草书的创作,要潜心冥会,先除去俗气。从罗老师的作品中不难看出,他对如何摒弃一味摩仿而出新自我是下了功夫的,所以在他的作品中,我们看不到来自“死临”的俗味,其作品尽情展现了自我灵动风格,这也正是很多书家难以迈上的艺术台阶。
综上所述,说习书须法古这是共识,但其指的是效其技法规矩,而不是“写得和他们一样”。清代朱履贞在《书学捷要》中说:“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人,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。”所谓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不严格遵守书写法则,就难以步入书法正途。对于罗老师的作品,不管是楷书、行书、草书,都是根植于经典传统的正路,而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,恰恰需要这样一批脚踏实地、笔耕不辍的书家,才能让真正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,绝不是那些哗众取宠、昙花一现的所谓江湖杂耍书法可比拟的。相信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,罗老师一定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