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,40 年很短,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宛若一颗流星瞬间闪过。40年又很长,长的可以让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不惑之年。40年里,深圳的改变足以让世界惊叹。
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,阳光明媚,微风徐徐。在深圳湾公园白鹭坡书吧,我们因为对深圳这片热土的热爱,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,因为对阅读的热爱,在“深圳读书会”的牵手下,从深圳的每个角落赶来与“深圳主义者”南兆旭老师一起拥抱深圳。
南兆旭老师,是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、出版人。1961年出生,曾任大学老师,1989年定居深圳。长期研究深圳本地历史与自然,主张“在地关怀”:记录、关注、保护居住地的自然生态。发起和组织了系列本土自然保护活动,创立了“中国自然好书奖”和“大鹏自然童书奖”。
图书作品有《深圳记忆》、《解密深圳档案》、《深圳自然笔记》、《山水相望》(香港)、《十字水自然笔记》。纪录片作品有《深圳民间记忆》、《岁月山河》、《梦开始的地方》。
1979 年 3 月,宝安县变身为深圳市,截至今日超过 2000 万人迁 徙来到深圳,不知不觉间他乡变故乡。成就深圳的是在那个春天的故 事里一个老人画了一个圈从此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,是千千万万深 圳人的共同努力。南老师以时间的线索讲述了城市的历史变迁,在时 光里一代人老去,但总有人正年轻。
“‘在地关怀’就是关怀海洋、陆地、人口、财务、自己的居 住地,记录、关注、保护自然生态。”南老师接下来以空间的线索表 达了他对深圳这片土地的爱,这里就是家园,家园里有脚下的土地、 头顶的天空、四周的江河湖海、身边的生灵万物。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 夏有凉风冬有雪”,关于自然,只有去发现,它才会在你的生命里变得有意义起来。
南老师讲到了红树(红树科高大乔木),从一草一木中发现城市,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。红树生长于浅海盐滩或海湾内的沼泽地,除了有抵御台风、海啸的“海岸卫士”作用外,还具有净化污水、降解废物的重要作用,象征了深圳保护生态的决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。
在与书友们的互动环节中,南老师提到了他最喜欢的鸟类之一是黑脸琵鹭(鹮科琵鹭属鸟 类,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乐器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),迁徙的深圳人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,不断选择新的栖息地、探索新的生活。
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并持续延续生命不可或缺的保护伞,让我们一起更加了解我们的大自然,去热爱它,保护它,与它拥抱!